信息详情
三十八年,她用工作支撑生命 ——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程建宇
21岁那年,她收到了医学权威专家给出的“多则再活一年”的诊断判决,后来,她曾几度生命垂危,但始终坚守一线,把生命融入党的检察事业,活出了生命的质量、人生的价值。
她叫程建宇,汝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,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、全国模范检察官、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。
2022年4月15日,与病魔抗争38年的程建宇永远离开了。她去世后,最高人民检察院、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去唁电,对程建宇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,向程建宇同志的家属致以诚挚慰问。
“只有工作才能证明我是个活人”
1984年,是程建宇入职的第4个年头。4月,连续多日下乡办案的她因突遭暴雨高烧不退,后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。病魔肆虐,很快侵袭了她的皮肤、内脏,全身免疫力急剧下降。在这个如花的年龄,她收到了北京专家“多则再活一年”的诊断书。
收到这张“生命警报”后的那个春节刚过,略微康复一些的程建宇就走进时任汝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常康的办公室,要求继续办案。
“建宇,你还是回家安心养病,大家都很关心你的健康,有什么困难随时给院里说。”
“与其躺在病床上等死,还不如倒在工作岗位上更有意义,只有工作才能证明我是个活人。”
同事张站伟至今对那一幕记忆犹新:“她是笑着说的,坦然、平静。”
38年间,程建宇的每天都是在大把激素药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中开启的,也是在繁忙的工作中结束的。
她先后在监所检察科、民行科、侦查监督科等部室工作。在监所检察科,她每天骑自行车到看守所开展驻所检察工作,同在押人员谈心;在民行科下乡多,禁不住风雨的她把自己包裹得严实,一走就是几小时山路;在侦查监督科,她白天工作,晚上治疗,为了节约时间,她常把输液速度调到最快,以便留出更多时间看卷宗……
“有天下着雨,她突然打电话说让我去接她,说到洛阳送材料回不去了。等我见到她时,她嘴歪眼斜,面部都痉挛了。”程建宇的姐姐程建茹含泪回忆道。
“有时候她皮肤红肿流血流脓,办案忙来不及换衣服时,皮肤就和制服粘在一块,得硬生生地把衣服扯下来,看着都疼。”同事潘玉霞说。
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”
“你们检察官有没有害怕的事儿?”有人问程建宇。
“有!”程建宇响亮的回答让大家一愣。“我一是生怕对不起党,二是生怕被老百姓戳脊梁骨,三是生怕办错案!”
2003年5月,程建宇办理了一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故意杀人案件。在审查批捕时,她发现公安机关提请的一名聋哑人情节可疑,便请哑语教师当翻译,到看守所详细了解这名聋哑人的情况,又到被害人村庄调查,最后证实这名聋哑人没有参与共同犯罪,果断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。
2006年3月,她办理了马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以保护恐龙化石为名,采用暴力手段妨害公务案件,防止了国家珍贵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外流。
在侦查监督科工作7年多,程建宇忍着身体的疼痛,办理了700余起刑事案件,成为洛阳市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的办案“状元”,办理的案件批捕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。
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,这样才对得起我胸前闪闪发光的检徽。”程建宇曾说。
办铁案的程建宇收获了群众的认可和尊重,在洛阳市举行的“感动洛阳十大人物”评选中,她的有些选票来自曾经经她之手批准逮捕的嫌疑人、被告人及其亲属。
“与金钱交易有关的事儿我坚决不干”
作为一名重症病人,程建宇经济并不宽裕,生活、治病处处需要钱,她的生活格外简朴:眼镜是10元一副的,衣服除了检察官制服没有几件像样的。但当当事人把钱摆在她面前时,她拒绝得特别坚决。
有次,一位远房亲戚带着一个妇女来到她家。“我儿子年幼无知,求你抬抬手,放他一马。”嫌疑人母亲掏出一个信封放在茶几上说,“你治病需要钱,这是俺的一点心意。”正在输液的程建宇立即让家人把钱塞回去,回头对她那位亲戚说:“与金钱交易有关的事儿我坚决不干。”
送钱她不要,她送出去的钱却不少,资助贫困学生、向地震灾区捐款都有她的份儿。“建宇姐在控告申诉科接待来访群众多,她心软,见着那些山里来的老百姓身上没多少钱,又是拿吃的又是掏钱。”潘玉霞说,这些做法到现在还影响着她。
2010年,程建宇开始担任汝阳县检察院党组成员、群工专员,县检察院专门开通“建宇检察服务民生热线”,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,为商户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,被大家称为“百事通”。没人知道,电话那头温和耐心的检察官,已经被疾病困扰了几十年。
儿子连祖健用“伟大”来评价母亲程建宇。这个从小看着患病的母亲办案的小伙儿,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检察干警。“病床上的妈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等我下班,听我讲工作上的事儿。她常对我说‘办案要公平公正、将心比心,要干干净净做事,清清白白做人’。”